每个人不管在什么岗位工作,都会有退休的一天,都会迎来花甲之年古稀之年,到那时,我们将青春不再,体力渐渐衰弱,激情衰退,做事力不从心。但我今天却要与大家共同分享一段“爱心不言老,晚霞更生辉”的感人故事,在虎山街道东门社区有这么一群老人,他们头发花白,却充满激情,用质朴善良的心去关心人,帮助人,用爱心谱写着晚年生活的动人乐章。
当盛夏来临时,他们两人一组轮流上岗,头戴草帽,臂挂“文明劝导员”的红袖章,手持喇叭,在老东门桥头岸边来回巡查,六年过去了,有他们在的时间和地段,再也没有发生过一起溺水身亡事件,他们已被江山市民誉为烈日下的流动“安全哨”,须江边上的生命守护者;
当邻里有纠纷时,他们热心相助,以理服人,以德相待,左右调解,有时为找人方便,甚至饿着肚子守候在当事人的家门口,放弃午休时间为邻里说和,越来越多的江城市民尊称他们为“老娘舅”;
当社区成立老年消费维权义工队时,他们首当其冲最早报名参加,认真学习消法知识,挨家挨户上门发放《老年消费维权读本》,为促进老年消费者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增强维权意识,营造安全和谐的消费环境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他们说,我们都是社区的普通老人,退休了还在享共产党的福,吃着共产党的粮就得为社会做点什么,社会有什么需求,只要身体允许我们就义不容辞。
76岁的周复素老人是个热心肠的老奶奶,2012年3月份的一天,因为她的细心和耐心,劝阻了一个想投江自杀的妇女,并通过社区民警把她安全送回家,当事人家属感激不尽,而她却认为这样的事很平常,不值一提。
79岁的柴法武是社区离退休支部书记,他家就住在须江边,社区开展夏季游泳安全巡逻时,老柴的家就是队员们的议事厅与工作室。当社区组建“五老”志愿者巡逻队时,老柴带头报了名,并担任队长。从此,无论是卫生整治、治安巡逻,还是文体活动、公益事业,我们都能看到他和队员们忙碌的身影;从此,他们的足迹遍布社区的每个角落。
去年刚刚退休的周有祥与祝洪福都曾担任过多年的乡镇一把手,有着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他们卸任退休后又相约来到了南片调解室,做起了天天与家长里短打交道的和事佬,他们公平公正、以理服人,每每调解都让当事人心服口服。
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彰显了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就是他们晚年人生不倦的追求。
然而,社会上却有一些人对此不以为然,有的还冷嘲热讽,认为老人们是在多管闲事。
面对社会上的一些刺儿头,82岁高龄的吴桂荣以一个共产党人的气概予以砰击:我认为做的事情只要是对人民有好处的,对下一代有好处的,我们就要勇敢地去干,大胆地去做。你们自己不去做好事,也休想打击别人的积极性。
他常常说:“我现在过的不是年,是天,所以,我要在这有限时间里,让自己活得踏实些、快乐些、更有意义些。”
他还说:“为社区的平安尽一份微薄之力,这也使我们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我们的心境更加充实,身体也因来回走动而更加健康。”
作为社区负责人与这些活动的牵头人,我常常心怀敬意:这样的年龄本该在家里享清福了,可他们还在为社会公益事业风雨无阻地忙碌,不计名利,不计报酬。
我认为用平凡和高尚来评价这群“五老”志愿者的行为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他们是一群平凡的退休老人,却仍在勇担社会责任,始终如一,做着高尚的事,向人们传递着高尚的情操和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