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施建设规范
农村文化礼堂设施主要包括礼堂、讲堂和活动场所。农村文化礼堂可建成综合一体式,也可建成分散组合式。
(一)礼堂
1.礼堂建筑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
2.文化礼堂的名称统一为“××村文化礼堂”( 红色字体,行书体,字号应与礼堂整体规模相协调),设置在礼堂外显著位置,同时在礼堂主入口醒目处设置全省统一的文化礼堂标识。
3.礼堂舞台背墙上设置国旗,并在国旗左右两边分别设置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务实”、“、守信”、“、崇学”、“、向善”和衢州人价值观“诚信、责任、仁爱、奉献”(红色字体,行书体,字号应与礼堂内相协调)。
4.礼堂应配建舞台,配备必要的灯光、音响等设施。
5、.要有专门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员职责,并上墙。
(二)最美微讲堂
1.讲堂面积一般不少于50平方米。
2.在讲堂的讲台背墙上统一设置为“最美微讲堂”(白底红字,行书体,字号应与讲堂内相协调),背景应鲜明、美观,并在下方设置江山精神。
3.讲堂应配备必要的桌椅、电教设备。
4.讲堂可设置在礼堂之内,也可单独建设。
5.按照“看一个最美微视频、听一场最美微讲座、发一份最美微倡议、领一份最美微心愿”的基本流程安排讲堂活动经常性开展活动,每年至少安排二次;对每次开展的活动情况以文字报道、现场图片、视频资料等形式进行整理归档。
(三)义工家园
1.有一个统一的标识和名称。各地建立义工家园后,统一使用“义工家园”名称和视觉识别系统。
2.有一棵心愿树。每个义工家园要有一棵心愿树,统一“义工家园•志愿服务”主题。
3.有一支管理队伍。组成一支集组织、策划、培训、宣传于一体的管理队伍,确保义工家园的正常运行。
4.有一个义工招募点。每个义工家园要有一个义工招募点,并设有《义工服务承诺书》、《个人义工申请表》、《申请义工服务登记表》和《义工服务时间记录表》等台账资料。有一批义工志愿服务项目。要定期组织开展爱心助学、敬老助残、文明行动、医疗服务、法律援助、社会宣传、文体艺术等志愿公益服务。
5.有一套工作制度。义工家园要建立健全义工注册、义工队伍管理、义工权利和义务、义工考核激励等工作机制,做到制度上墙,确保义工家园有序运行。
(四)活动场所
文体活动场所包括“春泥计划”活动室、文化活动室、广播室、农家书屋、文化体育场地等。具体按相关部门的标准进行建设。
二、展陈设置规范
展示展览设施可设置于文化礼堂内,也可单独集中建设在礼堂周边。展示展览可根据实际建成廊、墙、室、馆等形式,以图片、文字以及实物等进行展示,有条件的可同步利用多媒体形式进行展示。展陈内容要突出“文化礼堂、最美衢州”主题,主要包括村史村情、乡风民俗、最美人物、美好家园等版块,各版块设计规格、色调要统一协调,美观大方,有整体感。
(一)村史村情
1.展示介绍村庄历史沿革、姓氏迁徙、文化遗存、物产特产。
2.展示村庄健康向上的历史传说、先贤故事和红色记忆。
3.展示不同历史时期村庄的变化和重大活动等。
4.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历任村党组织、村自治组织主职干部的照片和简介。
(二)乡风民俗
1.展示村庄积极健康的家训、族训、家谱、族谱,村规民约,以及与村庄有关的诗文、楹联、对联、匾额等。
2.展示村庄在饮食、服饰、手工艺、民风民俗活动等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最美人物
1.展示本村各类道德先进典型、文明户、卫生户、诚信户和长寿村民等人物的照片和事迹。
2.展示本村寓外知名人士的照片和事迹。
3.展示本村各方面成功人士的事迹照片。
(四)美好家园
1.展示美丽乡村风貌图片、村庄发展愿景规划。
2.展示村民创作的书画、雕刻、工艺、文学等方面的作品。
三、礼仪活动规范
(一)学前礼仪
每年秋季开学之前举行学龄前儿童相关礼仪,举行礼仪时应结合实际,照顾儿童心理接受能力,做好礼堂环境布置。礼仪活动包括正衣冠、行拜师礼、朱砂启智、开笔破蒙、经典诵读等环节。仪式结束后进行学童合影留念,并在村史村情展示版块上进行展示。
(二)婚礼礼仪
婚礼礼仪根据本村村民结婚婚期安排筹划。事前做好礼堂布置,营造喜庆祥和氛围。礼仪内容包括新人入场、父婿交接、证婚人致辞、交换信物、新人拜堂、喝交杯酒、新娘新郎拜见双方父母、拜谢宾客等流程。举行仪式时应尊重结婚村民的习俗意愿,在相关流程中要与村民做好沟通,在仪式主持操办过程要以结婚村民为主体进行,村两委做好引导。
(三)敬老礼仪
一般于下半年集中举行,组织本村年度长寿奖、健康奖等有关奖项评选工作。在举行礼仪活动中应包括老人入座、晚辈行礼、颁发证书(年度长寿奖、健康奖、慈爱奖、孝顺奖、奉献奖、自强奖等奖项)、赠送礼品、事迹点评、致答谢辞等流程,仪式结束后组织参与活动的全体老人合影留念,并在村史村情展示版块上进行展示。各村可结合实际开展文艺表演、重阳宴请、秋游赏景等活动。
(四)特色礼仪
各村可结合本村的民俗节庆,择期开展传统民俗礼仪活动,由村两委组织牵头,动员广大群众参与。亦可组织开展倡导文明新风礼仪活动,积极引导本村村民参与各类文明创建活动,为新农村建设营造氛围。其中要求各建设村到少做到三个一:传唱一首村歌,同唱一首文化礼堂之歌,组织一支文艺队伍(腰鼓队、排舞队)。同时,将春泥计划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最美实践活动、文明创建活动等与文化礼堂建设相结合,不断丰富文化礼堂内涵,提高村民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四、专题工作规范
(一)教育培训
着眼于提高农民群众素质,定期开展党的理论和形势政策、思想道德、实用知识、致富技能、科学知识、法律常识、健康生活等教育培训活动。
(二)创建评选
结合“文明村”、卫生户、“文明家庭”等创建工作,重点开展“最美村民”、“道德模范”、“好邻里”、“好媳妇、好婆婆”、“好少年”评选等乡风文明活动。积极组织本村年度实事大事评选。
(三)文体活动
文化礼堂建设村要组建至少1支以上的文体骨干队伍,经常性组织各类文体娱乐活动,结合本村有特色的文体项目,定期举办如排舞、村歌、球类等比赛,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