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的理论走进基层群众
发布时间:2016/10/28
 

让党的理论走进基层群众

汪黎云

推进理论大众化,就是使理论为广大群众所理解、所认同、所掌握,并被广大群众自觉用来指导实践的过程。对于我们基层来说,理论通俗易懂易操作,才会在基层发挥作用,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因此,如何有效推进理论走进基层,为广大干部群众提供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理论知识,是当前推进理论大众化亟需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江山市突出重点,创新平台和载体,积极运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回答当前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使党的理论被群众所接受、理解和运用。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抓住重点。领导干部既是理论大众化的受众和客体,也是理论大众化的推动者和实践者。面对当前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推进理论大众化,变虚功为实做,必须强化领导。近年来,江山市突出领导干部这个重点,着力抓好市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推进理论大众化中的示范带头作用。今年以来,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市委先后6次召开常委会就理论学习工作进行研究,要求各级党委中心组要把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把理论学习中心组建设为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堂。市委中心组成员带头学习、带头蹲点、带头调研、带头宣讲、带头撰写文章,为干部群众学理论、用理论作出表率。

搭建载体。推进理论大众化,让干部群众听得懂,必须结合实际,把握群众对理论的需求。近年来,江山市注重把理论宣讲作为理论大众化的一个有效载体,通过丰富理论宣讲内容、灵活理论普及形式等,深入开展“基层走亲、蹲点宣讲”送理论下基层活动。围绕重大理论问题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党校教师组成的市委形势政策兼职讲师团到全市机关、乡镇、村(社区)、学校、企业开展宣讲。此外,该市还先后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梦、党的群众路线等,用通俗易懂的形式,组织开展理论宣讲1200多场次;围绕群众生产生活中需要的理论知识,组织开展农业、林业、水利、信访、就业等知识宣讲300多场次。

创新形式。理论化大为小,化官为民,化理为形,变“高大空”为“真小实”,把“普通话”转化为“地方话”,这样才易被群众所接受,进而得到普遍认同。近年来,我们坚持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层面的理论需求,通过举办各种理论学习培训班、讲座、论坛、读书会、报告会、主题教育活动等,广泛进行理论宣传普及工作。针对机关部门干部层面,以“江山大讲堂”为平台,定期或不定期邀请省级以上专家、学者或知名人士举办讲座;针对广大市民群众,以“市民讲坛”为平台,先后邀请市内专家学者,讲授市民群众感兴趣的问题;针对乡村干部和农村群众层面,以“最美微讲堂”为平台,授课人员以“最美先进典型”为主,源于身边,讲述身边人、身边事。近几年来,全市开展各类讲座、报告会、研讨会等300多场次,参与群众达20多万人次。

结合特色。针对不同年龄、行业、层次、群体的人们的心理特征,准确把握他们不同的精神需求和认知方式,将科学理论宣传教育融入文艺作品、融入群众性文化活动。如,市文广新局、图书馆、文化馆、婺剧团等文化单位以流动大篷车、流动文化馆、流动影剧院等为载体,通过开展送电影、送书籍、送婺剧、送演出活动,把党的创新理论以文艺化、趣味化的形式传播到广大群众中,让广大群众易学易懂,满足广大群众对理论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增强党的科学理论的感染力。

注重建设。工作机制建设是推进理论大众化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们从制定制度入手,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党组)中心组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共江山市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关于公布全市“乡土党课”授课题库的通知》、《关于组织开展“百场党课下基层”活动的通知》等10多项理论武装工作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对理论教育、理论宣传、理论研究、学习考核、学习督查等方面作出严格的规定。由于有制度的保障,推进理论大众化的各项工作开展有章可循,确保了理论普及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江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